郭雷,1961年生于山东省。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1982-1987年在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获硕士、博士学位。1987-1989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博士后。1992年被中科院特批为研究员,1999-2002年任中科院系统科学所所长、中科院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2012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中科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系统辨识、控制理论与系统科学等领域研究。代表性成果包括:
1)解决了自适应控制领域自校正调节器收敛性、自适应LQG控制最优性、跳变系统自适应镇定性等基本理论难题;
2)提出“条件激励”概念,建立了几类最基本的自适应滤波算法的理论基础,并使其对反馈随机系统的应用成为可能;
3)提出反馈机制最大能力与局限研究,发现并证明了反馈机制对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控制最大能力的几个基本定理;
4)引入随机研究框架,建立了两类典型局部相互作用下关于非线性非平衡大群体系统的同步理论;
5)建立关于非线性不确定性系统PID控制的理论基础并给出参数设计公式,推动先进控制算法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
6)开启博弈控制系统(GBCS)研究与自适应博弈理论研究。
1998年当选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2007年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07年当选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会士(IFAC Fellow),当选理由是“因在随机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与估计理论、以及反馈的最大能力研究方面所做出的根本性贡献”。2014年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993年获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世界大会青年作者奖,获奖理由是“因解决了最小二乘自校正调节器的收敛性及收敛速度这一控制理论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2014年他与合作者关于大群体系统同步性的文章,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SIAM)的旗舰刊物SIAM Review评选为SIGEST论文并给予表彰。曾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3),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4),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4),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1995),国家自然科学奖(1987,1997),“中国青年五四奖章”(1999),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杰出服务奖(2011),苏步青应用数学奖(2018)等奖励与荣誉称号。 特别地,2019年获得IEEE控制系统学会颁发的波德奖(Hendrik W.Bode Lecture Prize),获奖理由是“因对自适应控制、系统辨识、自适应信号处理、随机系统及应用数学领域的根本性和实际性贡献”。经常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包括先后两次应邀在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世界大会上作大会报告(1999,2014),在 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CDC)上做大会报告(2019),在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作邀请报告(2002),并将在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ICIAM)上做邀请报告(2023)等。
现任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亚洲控制协会(ACA)主席,中国大百科全书《系统科学》卷主编,《国家科学评论》副主编,以及系统、控制与数学等领域国内外多份学术杂志编委、副主编或顾问等。曾兼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理事会成员(Council Member),美国IEEE控制系统学会奖励委员会委员,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奖励委员会委员,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建模辨识与信号处理委员会主席,第48届IEEE控制与决策大会(CDC)共同主席,第8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世界大会主席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数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理事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等。
目前研究兴趣包括:随机系统建模,机器学习理论,自适应系统理论,智能控制系统,博弈控制系统,人机融合系统,复杂系统科学,以及工程、社会与生命系统中相关问题研究。